編者按:蘭德公司近日發布題為《美中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競爭的地區對策》的系列報告,評估中美兩國對印太地區主要國家的相對影響力,并針對特定國家為美政府及空軍提供決策參考和建議。該系列報告由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部發起,通過分析外交、政治、經濟、軍事、安全等領域相關的14項變量指標,剖析了過去十年中美在印太地區國家間的影響力變化。截至2020年12月底,蘭德公司已發布1篇總報告和4篇分報告,中文譯文總篇幅約43萬字。
本文主要介紹其中分報告《越南篇》,該分報告分析了越南的安全政策、國內現狀,以及越南與美國和中國的政治、經濟、安全聯系。同時,報告就如何加強美越關系的前景進行討論并提出建議。
參考消息網1月5日報道(記者 馮靈逸) 蘭德公司近日發布題為《美中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競爭的地區對策》(越南篇)的報告。報告認為,越南外交戰略傾向于保持“大國平衡”,避免“選邊站”。在大國競爭加劇的背景下,越南幾乎不可能站在美國一邊或明顯偏向美國。美國可期待的“最優局面”是逐步加強美越兩國在政治、經濟和安全方面的交流,拉攏河內使之成為“印太戰略”支點。
報告稱,越南是美國在印太地區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2018年,時任美國防長馬蒂斯訪問越南時曾表示,美國和越南是確保印太地區自由開放的“志同道合的伙伴”。自建立全面合作伙伴關系以來,兩國合作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政治互信、互利合作全面推進,防務交流也日益密切。例如,除航母訪問、高層對話等象征性接觸外,美國還幫助越南升級導彈等武器裝備、提升海岸警衛隊能力,雙方在人道主義援助等方面也展開聯合訓練。
報告認為,美越防務關系雖取得較大進展,但仍存在障礙。最值得注意的是,越南擔心美國——或者更廣泛的西方——可能在越南煽動社會動蕩,為“和平演變”創造條件??赡苁浅鲇谶@種原因,在雙方交流中,越軍在作戰理論、訓練、能力等方面仍對美方高度保密。此外,越南始終堅持“三不”原則的國防政策,也對其與外部大國安全合作形成約束。
報告稱,盡管美在外交、政治及軍事安全領域對越南較具影響力,但越方在經濟上對華依存程度較高。中國是越南最大的貿易伙伴,雙邊貿易占越南外貿比重超過22%。2018年,中國游客占越南總游客量甚至高達33%,是該國重要經濟來源之一。此外,受地理位置、歷史文化、意識形態等諸多因素影響,相較于美國,中國對越南發揮影響力時更具關鍵優勢。
報告提及,越南在發展對華關系的同時,正在逐步發展與美國、印度、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以及東盟國家的伙伴關系。例如,2018年,越南簽署《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2019年其與歐盟簽署《歐盟-越南自由貿易協定》(EVFTA)。此外,越南與鄰國的領土領海權益糾紛可能成為美越伙伴關系升級的潛在機會。
為此,報告向美政府、軍方提出四點建議:
第一,與印太地區的許多國家一樣,越南懷疑美國“印太戰略”的持續性和有效性。美應考慮加深對越互動并使之常態化,使越南相信美在可預見未來仍將是太平洋大國,并可幫助越南解決大國平衡方面的隱憂。
第二,鑒于越南擔憂鄰國更加依賴于特定大國,美應進一步擴大區域經濟影響力,以發揮平衡作用。
第三,應考慮以“漸進式”升級方式推動美越關系發展。
第四,在防務領域,美可推動日韓等盟國加強對越接觸,協助保障其海上安全。此外,可促進軍方之間的協同交流。
報告認為,越南將始終是一個“安全尋求者”,在大國間保持謹慎平衡。未來,美國應對越南展開漸進式接觸與合作,在雙邊關系改善中探尋機會。